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诉中证人作证的权利是什么?
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
    证人在诉讼中享有下列诉讼权利:
    1、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提供证言的权利。
    2、对自己的证言笔录,有权阅读,若发现有错误或者遗漏,有权进行更正或者补充;
    3、因作证而遭侮辱、诽谤、殴打或者其他方法被打击报复时,有权要求人民法院给予法律保护;
    4、有权要求人民法院给予因法庭要求出庭作证所支出的费用和受到的损失,如误工工资、误工补贴、差旅费等;
    5、有权改变自己已作的书面证言和口头证言的内容。
    在享有上述诉讼权利的同时,证人应承担下列诉讼义务:
    1、如实作证的义务。否则,人民法院可对其适用强制措施;
    2、如实回答审判人员、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和法定代表人就他所作的证人证言提出的问题;
    3、遵守法庭秩序的义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五十三条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
    第五十四条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十日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申请予以准许的,应当在开庭审理前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并告知其应当如实作证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
    证人因出庭作证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由提供证人的一方当事人先行支付,由败诉一方当事人承担。
    第五十五条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接受当事人的质询。
    证人在人民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交换证据时出席陈述证言的,可视为出庭作证。
    第五十六条《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规定的“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是指有下列情形:
    (一)年迈体弱或者行动不便无法出庭的;
    (二)特殊岗位确实无法离开的;
    (三)路途特别遥远,交通不便难以出庭的;
    (四)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无法出庭的;
    (五)其他无法出庭的特殊情况。
    前款情形,经人民法院许可,证人可以提交书面证言或者视听资料或者通过双向视听传输技术手段作证。
    证人作证是不需要有年龄的限制的,未成年也可以做证人出庭作证,证人如果了解案件的情况就必须出庭作证,但是未成年人如果无法辨认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力,一般其证人证言是不具有很强的证明力的。
    一、哪些刑诉证人不用出庭作证
    1、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但是,虽然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如果能够辨别是非并能够将自己所了解的案件情况准确表达出来,如盲人讲述所听到的情况,聋、哑人讲述所看到的情况等,依法也可以作为证人。对于证人能否辨别是非、能否正确表达,必要时可以进行审查或者鉴定。
    2、在司法实践中,控方证人一般是不需要出庭作证的。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是八种法定证据种类之一,侦查机关在侦查过程中通过询问证人,形成了证人证言笔录,如果侦查机关将这些笔录装入证据卷中,那么,在法庭审理的过程中,该证人证言经过控辩双方的举证和质证后,由法庭结合其他证据进行综合认定,最后决定其是否作为定案的证据使用。此种情形下,证人是不需要出庭作证的。
    但是,如果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4: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