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直接起诉还是选择仲裁?
释义
    劳动者维权途径:如有债权凭证,可直接向法院起诉;无凭证需先申请劳动仲裁,再起诉;也可直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集体合同具有约束力,劳动合同不得低于其规定。劳动争议可先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不成可仲裁,再不服可向法院起诉。
    法律分析
    公司拖欠工资,如果劳动者有欠条等债权凭证的,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如果没有欠条等凭证的,则一般需要先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再向法院起诉;或者劳动者也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
    集体合同签订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对企业和企业全体职工具有约束力。职工个人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拓展延伸
    法律纠纷解决:起诉与仲裁的利弊对比
    起诉和仲裁是解决法律纠纷的两种主要方式。起诉是指将纠纷提交给法院,通过法官进行裁决。仲裁则是指通过第三方仲裁机构或仲裁员进行裁决。起诉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争议,法院的裁决具有强制力。然而,起诉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费用高昂、时间长等。相比之下,仲裁的优势在于相对快速、灵活,并且解决纠纷的结果由双方自主决定。然而,仲裁也可能存在公正性和执行力的问题。因此,在选择起诉或仲裁时,需权衡利弊,考虑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解决方式。
    结语
    在公司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根据是否有债权凭证采取不同的诉讼途径,直接向法院起诉或者先申请劳动仲裁再起诉。集体合同的签订需要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并在未提出异议后生效。劳动争议的解决可以通过调解或仲裁进行,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和仲裁是解决法律纠纷的两种方式,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解决方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第三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内的;
    (二)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三)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第三十三条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订。
    第三十四条集体合同签订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第三十五条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对企业和企业全体职工具有约束力。职工个人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
    第七十九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9:3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