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法规未规定行政复议为提起行政诉讼必经程序,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后,又经复议机关同意撤回复议申请,在法定起诉期限内对原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行政复议驳回决定是否可以行政诉讼需要结合被驳回的原因来分析: 1、行政复议机关驳回复议申请或复议请求,如果是由于申请人认为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受理后发现该行政机关没有相应法定职责或者在受理前已经履行法定职责,被驳回行政复议行为可以向法院起诉。 2、行政复议机关驳回复议申请,如果是因为复议申请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不能再向法院起诉。 被驳回行政复议可以起诉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原告只起诉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者复议机关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原告追加被告。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另一机关列为共同被告。 行政复议机关在收到复议请求之后,需要判断是否满足受理复议请求的条件,对于不满足条件的情形,复议申请会被驳回。由于行政复议并不是提出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故此复议申请被驳回之后,申请人依旧可以向相关部门提出行政诉讼的请求。 一、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的依据是什么 如果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不服的,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而申请行政复议是有法律依据和范围限制的。 (一)有明确的申请人和符合规定的被申请人; (二)申请人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 (三)有具体的行政复议请求和理由; (四)在法定申请期限内提出; (五)属于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政复议范围; (六)属于收到行政复议申请的行政复议机构的职责范围; (七)其他行政复议机关尚未受理同一行政复议申请,人民法院尚未受理同一主体就同一事实提起的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行政救济途径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