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遗嘱的有效性如何确认? |
释义 | 本文重点阐述了遗嘱的法律效力问题和遗嘱公证的流程。遗嘱公证需提交身份证明、代理人代为申请的授权委托书、需公证的文书、与公证事项有关的财产所有权证明及其他材料。受理后,公证处应在公证登记簿上登记并收取公证费,开始建立公证卷宗。在审查过程中,公证处会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调查和核实。遗嘱由他人代写时,代写遗嘱的生效条件和自书遗嘱大不相同。 法律分析 关于遗嘱的法律效力问题,有以下规定:首先,遗嘱人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如果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则遗嘱无效;其次,遗嘱必须真实反映遗嘱人的意愿,如果受到欺诈或胁迫,遗嘱也无效;第三,如果当事人捏造事实或伪造遗嘱,那么遗嘱同样无效;最后,如果遗嘱内容被篡改,篡改的部分也将被视为无效。 遗嘱公证的流程: 1、申请。 申请是指公民、法人向公证机关提出办理公证的请求的行为。公民、法人向公证机关提出的公证申请标志着公证活动的开始。公民、法人申请公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身份证明,法人资格证明及其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 (2)代理人代为申请的,委托代理人须提交授权委托书,其他代理人须提交有代理权资格的证明; (3)需公证的文书; (4)与公证事项有关的财产所有权证明; (5)与公证事项有关的其他材料。 2、受理。 受理是指公证处接受公民、法人的公证申请,并同意给予办理的行为。受理标志着公证处公证行为的开始。符合下列条件的申请,公证处应予受理: (1)申请人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有利害关系; (2)申请公证事项的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之间对申请公证的事项无争议; (3)申请公证的事项属于公证处的业务范围; (4)申请公证的事项属于本公证处管辖”。公证处受理后,要在公证登记簿上登记;公证事项的承办人应制作受理通知单发给当事人,收取公证费,并开始建立公证卷宗。 公证处还可以应当事人的请求,帮助当事人起草、修改、拟定法律文书。 3、审查 公证审查是指公证处受理当事人的申请后,在制作公证书之前,对当事人申请公证的事项及提供的有关证明材料从法律和事实两个方面所进行的调查、核实工作。公证审查是公证活动中最重要的阶段,是确保公证质量的关键环节; 4、出具公证书 出具公证书,简称“出证”,是指公证处根据审查的结果,对符合公证条件的公证事项,按照法定程序审批、制作、出具、送达公证书的活动。 综上所述,因为遗嘱的类型有好多种,不同类型的遗嘱,判定其法律效力的参考依据都是不一样的,提供的是遗嘱人自己写的遗嘱需要满足这些条件才生效。如果遗嘱是由他人代写的,代写遗嘱的生效条件和自书遗嘱就完全不一样了,主要是对代书人有一定的要求。 结语 遗嘱的法律效力问题,需要满足遗嘱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遗嘱真实反映遗嘱人意愿、当事人或代理人不捏造事实或伪造遗嘱、遗嘱内容未被篡改等条件。遗嘱公证的流程包括申请、受理、审查和出具公证书。在办理遗嘱公证时,需要提交身份证明、代理人代为申请的授权委托书、需公证的文书、与公证事项有关的财产所有权证明以及其他材料,公证处会对这些材料进行审查,并出具公证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伪造的遗嘱无效。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