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诉讼原告要求延期的,应该怎么办 |
释义 |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审理: 1、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 2、当事人临时申请回避; 3、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可以延期审理; 4、其他应当延期审理的情形。 一、可以延期开庭审理情形有哪些 可以延期开庭审理情形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 1、必须出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不出庭的; 2、当事人临时申请回避的; 3、需要通知新证人出庭、取得新证据、重新鉴定、检查或者补充调查的; 4、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5、需要通知新证人出庭、取得新物证、重新鉴定或者调查; 6、检察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调查和建议; 7、因申请回避而不能审判的。 二、原告可以申请延期开庭吗 原告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下,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开庭。但是否延期开庭,由人民法院做出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或其他情形,可以延期开庭。 一、民事案件起诉的条件如下: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二、民事诉讼的流程如下: 1、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 2、原告向法院起诉提交相关材料; 3、当事人向法院提交书证,应填写一式两份证据清单; 4、立案庭在当事人履行必须的手续和交齐有关证据材料之后,在七天内,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办理立案手续;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依法裁定不予受理; 5、当事人应在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七天内预交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 6、立案后,案件由法院排期开庭。 综上所述,原告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下,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开庭。民事案件起诉有四个条件。民事诉讼有法定的流程,应当按照流程进行。 三、延期开庭的法律依据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出现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情形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延期开庭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已经确定开庭审理日期后,或者在开庭审理过程中,由于出现某种法定事由,使开庭审理不能如期进行,或者已经开始的庭审无法继续进行,从而决定推延审理的一种诉讼制度。延期审理只能发生在开庭审理阶段,延期审理前已进行的诉讼行为,对延期后的审理仍然有效。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一)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二)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三)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四)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