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报警处理民事纠纷的过程是怎样的? |
释义 | 公安机关在处理民事纠纷时不会立案,只有涉及刑事犯罪才会立案。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75条,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会进行审查,如果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并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则会经上级批准立案;如果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犯罪事实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符合其他法定情形,则会经上级批准不予立案。 法律分析 民事纠纷报警后公安机关不会立案,民事纠纷一般不属于其职责范围之类,公安机关接到报警之后可以去对其纠纷进行调解处理,但是只有在涉及刑事犯罪时才能进行立案处理。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五条 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拓展延伸 民事纠纷报警:程序、要点与注意事项 民事纠纷报警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与注意事项。首先,当发生民事纠纷时,当事人可以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其次,报警时需提供准确的案发地点、时间和涉及的具体事实。同时,应尽量提供相关证据,如照片、录音等,以支持自己的主张。报警后,警方会进行立案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整个报警过程中,当事人应保持冷静,配合警方的调查工作。此外,民事纠纷报警还需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相关法律规定,避免提供虚假信息或进行恶意报警。综上所述,民事纠纷报警的程序、要点与注意事项是确保案件得到妥善处理和维护当事人权益的重要环节。 结语 在民事纠纷报警过程中,公安机关一般不会立案,因其职责范围主要涉及刑事犯罪。然而,公安机关在接到报警后仍可进行调解处理,只有在涉及刑事犯罪时才会立案。民事纠纷报警的程序包括提供准确信息、相关证据以及保持冷静配合警方调查等要点。同时,需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遵守法律规定,避免提供虚假信息或恶意报警。综上所述,民事纠纷报警程序及注意事项对于维护当事人权益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五条 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