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肇事逃逸司法认定的依据是哪些 |
释义 | 交通肇事逃逸司法认定依据是: 1、肇事驾驶人在逃逸时,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 2、肇事驾驶人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 3、肇事驾驶人客观上实施了逃避司法责任追究的行为。 一、差点撞到人算逃逸吗 需要结合具体的案情来看,如果没撞到人但撞到其他车辆或者公共设施,也有可能算逃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主要有: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二、怎么判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即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三、剐蹭122备案还算逃逸吗? 剐蹭后在122备案就不算逃逸,认定逃逸的条件是肇事人明知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主观上为了逃避交通事故的责任,不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主动拨打122,交警部门收到事故的有关信息,由交警部门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就不能算是逃避法律责任,也就不再按逃逸算。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 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