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诬告陷害罪去哪里报案? |
释义 | 诬告陷害罪的构成和报案途径。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报案应当由公安机关受理,如公安机关不立案,可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构成诬告陷害罪必须具备诸多条件,包括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捏造他人的犯罪事实并向有关机关告发等。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将决定刑罚的轻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罪将受到从重处罚。受害者应学会以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不要退缩。 法律分析 一、诬告陷害罪去哪里报案? 按照刑诉法来看,公检法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人自首,都应当接受。也就是无论是否在其职能管辖范围内都必须接受,而不能以任何理由加以拒绝,会帮你移送主管机关处理的。按照一般情况来看,由公安机关来受理。如果公安机关经过侦查后认定,不进行立案移送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你可以自己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 二、构成诬告陷害罪的行为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 这里的“他人”,是指所有的第三人,既包括一般的干部、群众,也包括正在服刑的罪犯和其他在押的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构成本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诬告陷害他人,必须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而捏造事实诬告的,如以败坏他人名誉、阻止他人得到某种奖励或者提升等为目的而诬告他人有违法或不道德行为的,不构成本罪。 (二)捏造的事实必须是他人的犯罪事实,如果捏造的事实不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则不构成本罪。 (三)不仅捏造了他人的犯罪事实,而且将捏造的犯罪事实向有关机关进行了告发。 (四)诬告陷害的行为必须有明确的对象,如果行为人只是捏造了某种犯罪事实,向有关机关告发,并没有具体的告发对象,这种行为虽然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但并未直接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因此,也不构成本罪。 (五)诬告陷害行为,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这里的“情节严重”,主要是指捏造的犯罪事实情节严重、诬陷手段恶劣、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或者社会影响恶劣等。只要诬告陷害的行为符合以上条件,不论诬陷人动机如何,也不论被诬陷人是否受到刑事处罚,都不影响本罪成立。 犯诬告陷害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诬告陷害罪的,从重处罚。当然,如果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不实的,不构成犯罪。 虽说大家脑子里的观念是清者自清,但处于二十一世纪的当下如果不能学会以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那是万万不行的,诬告陷害罪是法律上一种常见的罪行,但惩罚力度却不算小,一旦触碰此条法律后果将会异常严重,受害者也不要一味地退缩。 结语 诬告陷害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其目的是捏造事实、虚假告发,以陷害他人并使其受到刑事追究。根据刑法规定,构成诬告陷害罪必须满足一定条件,如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捏造的事实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等。犯罪行为严重的,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对于受到诬告陷害的受害者而言,不应退缩,而应寻求法律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七十六条 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