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次要责任赔偿的具体数额是多少? |
释义 | 机动车在交通事故中承担不同程度责任时,赔偿责任的比例分别为:全责100%、主要责任80%、同等责任60%、次要责任40%、无责任10%;非机动车和行人在禁止通行区域发生事故,机动车无责任时,赔偿责任为5%。 法律分析 按照以下确定比例: (1)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2)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主要责任的,承担80%的赔偿责任; (3)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同等责任的,承担60%的赔偿责任; (4)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次要责任的,承担40%的赔偿责任; (5)机动车一方无责任的,承担10%的赔偿责任; (6)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在禁止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无责任的,承担5%的赔偿责任。 拓展延伸 次要责任赔偿的计算方法及相关规定 次要责任赔偿的计算方法及相关规定根据不同的法律体系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次要责任赔偿的具体数额是根据多个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这些因素包括受害人的损失程度、责任方的过失程度、相关证据的可信度等。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可能会有特定的法律规定来指导次要责任赔偿的计算,例如根据受害人的经济损失、精神痛苦等进行衡量。此外,法院或仲裁机构也会考虑先前的判例和类似案件的处理结果。因此,具体的次要责任赔偿数额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决定。 结语 根据以上确定比例,次要责任赔偿的计算方法及相关规定因法律体系和具体情况而异。通常,次要责任赔偿数额综合考虑受害人损失、责任方过失程度和证据可信度等因素确定。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可能有特定法律规定指导次要责任赔偿,如考虑经济损失和精神痛苦等。法院或仲裁机构也会参考先前判例和类似案件处理结果。因此,具体的次要责任赔偿数额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和决定。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