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处理假想防卫案件的一般原则:假想防卫不可能构成故意犯罪,但可以构成过失犯罪,也可能属于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在假想防卫的情况下,行为人对他人实施的防卫行为虽然是故意行为,但这种故意是建立在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认识错误的基础之上的,即行为人自以为自己的行为是对不法侵害的反击,是一种对社会有益的正当防卫行为,即主观上不具备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因此,不能把假想防卫的故意等同于犯罪故意。 一、正当防卫应该付刑事责任吗 正当防卫应不应该负刑事责任,需视情况而定: 1、如果是特殊正当防卫,不承担刑事责任; 2、如果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正当防卫成立必须具备的条件如下: 1、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 2、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 3、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4、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 5、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三、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情形如下: 1、两人及多人打架斗殴,一方先动手,后动手的一方实施的所谓反击他人侵害行为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 2、对假想中的不法侵害实施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 3、对尚未开始不法侵害行为的行为人实施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 总之,正当防卫原则上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特殊正当防卫不承担刑事责任。因此,实际还是要看正当防卫是否超过了必要的限度,一般来说没有超过,就不需要负刑事责任。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