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离婚诉讼中,孕妇如何维护权益? |
释义 |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女性怀孕期间、生产后一年内以及流产后半年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同时,女方有权提出离婚申请。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男方也可以提起离婚诉讼,如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情况。这一规定旨在保护处于特殊时期的妇女这一弱势群体的权益,维护家庭和睦。 法律分析 在女性怀孕期间、生产后一年内以及流产后半年内,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同时,女方有权提出离婚申请。如果存在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情况,男方也可以提起离婚诉讼。这一规定旨在保护处于特殊时期的妇女这一弱势群体的权益,维护家庭和睦。 一、男方不得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离婚 在女方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等情形下,男方不得提起诉讼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这些情形对男方提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女方和子女等弱势群体的一种保护性规定。 二、丈夫不准提出离婚的条件是什么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男方在下列三种情形下不得提出离婚: 1、女方在怀孕期间。如果原审人民法院判决离婚时,未发现女方怀孕,女方自己发现并提出上诉,应撤销原判决,驳回男方离婚请求。 2、女方在分娩后一年内。所谓分娩,特指胎儿脱离母体作为独自存在的个体的这段时期和过程。只要女方有分娩的事实,无论婴儿是否活着出生,也不论出生后婴儿是否死亡,均应受一年期间的限制。 3、女方中止妊娠后6个月内。中止妊娠包括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 这样规定是从保护妇女、胎儿、婴儿的合法权益出发,限制男方提出离婚的限制性规定,这是因为妇女处于怀孕期、哺乳期或者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提出离婚,会增加妇女的精神和经济上的负担,严重损害妇女身心健康,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和婴儿的健康成长。 拓展延伸 男方不能主动提出离婚的几种情形分别是 根据法律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起诉讼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这一法律规定是对女方和小孩等弱势群体的保护性规定。同时,男女双方是可以协议离婚的。 结语 总之,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在女性怀孕期间、生产后一年内以及流产后半年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同时,女方有权提出离婚申请。这一规定旨在保护处于特殊时期的妇女这一弱势群体的权益,维护家庭和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条 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职责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22修正):第七章 婚姻家庭权益 第六十八条 夫妻双方应当共同负担家庭义务,共同照顾家庭生活。 女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男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有权在离婚时要求男方予以补偿。补偿办法由双方协议确定;协议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民事权利 第一百一十二条 自然人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