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孤寡老人精神慰藉
释义
    精神赡养的主旨是通过形式和不作为两种方式来满足老人的精神生活需求,包括物化和情感层面。形式的精神赡养提供物质保障和亲情慰籍,而不作为的精神赡养则避免对老人造成精神痛苦或虐待。精神赡养既有法律层面又有道德层面,要求关注老人的需求并尊重其自由和人身权利。因此,精神赡养可以从形式、内容和性质三个维度进行划分。
    法律分析
    精神赡养的表现方式有两种:
    1、作为形式的精神赡养,就是积极满足老人的精神生活需要。
    包括:
    (1)、为老人提供必要的精神生活的物质保障,满足老人精神生活的物质需求(即物化的精神赡养)。如购买电视机和其他必要娱乐器具等精神生活物品或者给付相应的费用。
    (2)、对老人进行亲情慰籍(即情感的精神赡养)。这里包括的内容和范围很广,有道德层面的和法律层面的。从道德层面上看,非常广泛,要求很高,可以说是没有止境的。但总的要求是:尽量做到对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使老人常常感到欣慰。从法律层面看,对老人必要的探视或看望等,是不可缺少的。
    2、不作为形式的精神赡养,就是不对老人制造精神痛苦或精神虐待。
    包括:
    (1)、在行为上不伤害老人(如侮辱行为和动作),更不能殴打老人。
    (2)、在言语上不伤害老人(不讽刺挖苦老人),更不能辱骂老人。
    (3)、不能限制老人生活自由和人身自由。如老人再婚,找伴侣、交朋友,参加文艺体育活动,以及对其他精神生活的追求,都不能进行限制。从其性质看,不作为形式的精神赡养,主要是法律层面的。也就是说,不作为的精神赡养,要求赡养义务人通过不作为的形式来实现精神赡养。如果作为后,往往会触犯法律,情节严重者,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可见,精神赡养,从其形式或方式上划分,有作为形式的精神赡养和不作为形式的精神赡养;从其内容上划分,有物化的精神赡养和情感的精神赡养;从其性质上划分,有法律层面的精神赡养和道德层面的精神赡养。
    结语
    精神赡养,既包括积极满足老人的精神生活需求,也包括不对老人造成精神痛苦或虐待。作为形式的精神赡养,可以通过提供物质保障和情感慰籍来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而不作为形式的精神赡养,则要求我们不伤害老人的行为和言语,并尊重老人的自由。精神赡养的形式、内容和性质各不相同,我们应当在法律和道德的指引下,尽责履行赡养义务,以确保老人的幸福和尊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22修正):第七章 婚姻家庭权益 第七十条 父母双方对未成年子女享有平等的监护权。
    父亲死亡、无监护能力或者有其他情形不能担任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的,母亲的监护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八章 法 律 责 任 第八十一条 不按规定履行优待老年人义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三条 老年人与配偶有相互扶养的义务。
    由兄、姐扶养的弟、妹成年后,有负担能力的,对年老无赡养人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11: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