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不要彩礼还能结婚吗? |
释义 | 彩礼不是结婚的必要条件,民法典没有明确规定彩礼。民法典禁止包办婚姻和以婚姻索取财物,但习俗中适度给付彩礼是可接受的。民法典规定了婚姻无效的情形,包括重婚、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和未到法定婚龄等。对于彩礼返还的限制性规定,应遵循当地风俗习惯、照顾无过错方和公平原则。彩礼并非必须,只要男女相爱,无彩礼也能幸福一生。 法律分析 一、民法典不要彩礼还能结婚吗? 不要彩礼也能结婚,民法典中并没有关于彩礼的明确规定。彩礼是男女双方在结婚前,男方给女方的礼金,指自古以来的一种习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因此,按习俗给付彩礼的,应在可接受范围内,不得借彩礼名义买卖、包办婚姻、干涉婚姻自由。 在现代社会,彩礼被赋予了太多的物质含义,彩礼背后的真正意义,也早已背离了幸福的宗旨。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条例有哪些? 第一千零五十一条【婚姻无效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三)未到法定婚龄。 第一千零五十二条【胁迫婚姻】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第一千零五十三条【隐瞒疾病的可撤销婚姻】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第一千零五十四条 【婚姻无效和被撤销的法律后果】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对重婚导致的无效婚姻的财产处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当事人所生的子女,适用本法关于父母子女的规定。 三、对彩礼返还作出限制性规定,除依照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外,同时还遵循了以下原则: 1、遵循当地风俗习惯原则。在法律的适用上,有这样一条规则,即“有法依法、没法依政策、没政策依习惯”。所以,在彩礼的认定、彩礼的范围、彩礼是否返还以及彩礼返还的比例等方面,都应当遵循当地的风俗习惯。 2、照顾无过错方原则。 3、公平原则。在解决此类纠纷的过程中,应当用双方之间的利益均衡来判断是否公平。 因此,彩礼虽说是婚嫁习俗之一,但是并没有强制要求一定需要彩礼才能结婚。但是近年来因为彩礼而闹上媒体的新闻也并不少见。如果男女方是相亲相爱携手想要真心共度一生,无需彩礼,也会幸福一生。 结语 彩礼并非民法典要求的必要条件,没有彩礼也能够结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干涉婚姻自由,不得借彩礼名义索取财物。虽然彩礼在传统习俗中有一定的存在,但在现代社会,彩礼的真正意义已经偏离了幸福的本质。婚姻条例中规定了婚姻无效的情形,如重婚、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未到法定婚龄等。对于彩礼的返还,应遵循当地风俗习惯、照顾无过错方原则和公平原则来判断是否合理。最重要的是,如果男女双方相亲相爱,彩礼并非必要,真心相伴才是幸福的保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四百六十五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四百六十六条 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 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相关条款、性质、目的以及诚信原则等予以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九十二条 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