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缓刑考验期已到,保释金何时退还? |
释义 | 已判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在取保候审结束时退还保释金。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通常不适用缓刑,包括再次侵犯知识产权构成犯罪、无悔罪表现、拒不交出违法所得等情形。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也不适用缓刑。缓刑是刑法中最轻的刑罚,可在家执行,需符合法律条件。因此,案件处理时需遵循法律依据。 法律分析 一、已经被判缓刑问下保释金什么时候退 1、对于已经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保释金应当在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及时退还。《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该法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七十一条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第七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二、缓刑不适用情况 1、侵犯知识产权犯罪4种情形一般不适用缓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的新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适用缓刑情形予以规范,以列举的方式进一步明确:四种情形一般不适用缓刑。 根据这一司法解释,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符合刑法规定的缓刑条件的,依法适用缓刑。但是,司法解释同时明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适用缓刑:因侵犯知识产权被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罚后,再次侵犯知识产权构成犯罪的;不具有悔罪表现的;拒不交出违法所得的;其他不宜适用缓刑的情形。 2、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综合上面所说的,缓刑是属于刑法里面最轻的刑法,一般是可以直接在家执行的刑法,而对于在缓刑期间缴纳了有取保的保证金,那么一般在法院判决了之后就可以退还这笔金额,但前提也是必须要符合条件,所以,案件在处理的时候都是有法律依据的。 结语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已被判缓刑的犯罪分子在取保候审结束时应及时退还保释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相关规定,凭解除取保候审通知或法律文书可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然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中的特定情形和累犯、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一般不适用缓刑。因此,在处理案件时必须遵守法律依据,缓刑是刑法中最轻的一种刑罚,可在家执行。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五节 逮 捕 第一百三十五条 被取保候审人违反取保候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请批准逮捕: (一)涉嫌故意实施新的犯罪行为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实施毁灭、伪造证据或者干扰证人作证、串供行为,足以影响侦查工作正常进行的; (四)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逃跑,逃避侦查的; (六)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情节严重的,或者两次以上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的; (七)经传讯无正当理由不到案,情节严重的,或者经两次以上传讯不到案的; (八)违反规定进入特定场所、从事特定活动或者与特定人员会见、通信两次以上的。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五节 逮 捕 第一百三十三条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提请批准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对于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提请批准逮捕。 公安机关在根据第一款的规定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时,应当对犯罪嫌疑人具有社会危险性说明理由。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二节 取保候审 第一百零一条 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本规定第八十九条、第九十条有关规定,也没有重新故意犯罪的,或者具有本规定第一百八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在解除取保候审、变更强制措施的同时,公安机关应当制作退还保证金决定书,通知银行如数退还保证金。 被取保候审人可以凭退还保证金决定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被取保候审人委托他人领取的,应当出具委托书。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