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刑法的基本原则有: 1、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不犯罪,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不处罚; 2、刑法适用平等原则,任何犯罪的人在适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不允许任何人拥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平等保护一切人的合法权益,不允许歧视;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 法律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一、什么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又称“无效行为”。不合法行为的一种。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 与客观上不合法行为不同之处在于,行为人在实施该行为时主观上有过错,从而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受到侵犯。主观上的过错指故意或过失两种主观状态。 根据违法性质,违法行为可分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经济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等;根据对社会的违害程度,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二、存疑不起诉之后还可以提起公诉吗? 发现新定罪证据的还可以起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我国法制的基本原则。《刑法》第四条也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权利。”控诉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秩序,是公安、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责。公安、检察机关作为控诉犯罪的专门机关,理所当然有权力、也有责任在发现新证据,足以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情况下,向法院提起公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