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行政执法证据规则的概念是什么
释义
    法律分析:一、行政执法证据规则的概念与特征。
    证据规则是指确认证据的范围、调整和约束证明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证据法律制度的集中体现。
    证据规则的法律特征:
    1、强制性。证据规则是行政执法机关证明案件事实的行为规范,行政执法机关及执法人员应当遵守此规则,否则所收集的证据无效。
    2、指导性。证据规则是具体的操作规程,行政执法机关及执法人员可以根据证据规则的指引,收集证据。
    3、程序性。证据规则属于程序法的范围。
    二、行政证据规则的分类。
    行政执法证据规则可分为取证规则,举证规则,质证规则,认证规则。
    1、取证规则。
    (一)取证规则的概念。
    取证规则是指行政执法机关及执法人员收集、调取证据所应遵循的程序、方法和应满足的条件。
    (二)取证规则的基本要求。
    (1)取证时限要求。
    时限要求先取证后决定,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行政执法机关收集证据,应当在作出行政行为之前的行政程序中进行。
    (2)取证形式要件要求。
    证据的形式要件是指证据在形式上所应满足的条件。所有证据都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证据形式应该说是审查判断证据可采信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证据材料能否作为被采用,除内容因素外,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证据形式是否符合法定条件。证据形式是在取证过程中形成的。加强对证据形式要件的理解认识,不仅可以规范取证行为,也有利于提高质证和认证水平。
    2、举证规则。
    举证责任,指当事人在行政裁决中因举证不能或不力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举证责任配置规则就是如何划分当事人的举证责任的规则。在行政裁决中,一般采取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则。
    3、质证规则。
    质证,指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对对方展示的证据进行辨认、质询、说明、解释以确定证据效力的活动。质证的价值,在于提高证据的可采性,寻找可定案证据,为认证作准备,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办案人员的内心确信。
    4、认证规则。
    认证是办案人员对证据三大属性,即客观性、合法性、关联性所进行的综合审查判断。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
    第三十条 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18: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