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离职后用人单位是否立即支付离职员工工资
释义
    劳动者辞职后单位应一次性支付全部工资,拒绝支付可申请劳动仲裁;辞退时单位应立即付清工资。辞职时最好通过邮寄或电子邮件发送,作为证据。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需按国家规定进行赔偿,如克扣工资、拒绝支付加班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法律分析
    劳动者辞职后,单位必须立即一次性的付清劳动者的全部工资;如果单位拒绝支付工资,要去申请劳动仲裁,申请仲裁可以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如果用人单位没有按时发放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单位补偿经济补偿金。
    辞职的时候,最好选择通过邮寄或者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这样在仲裁的时候,这些都是很好的证据。如果是被单位辞退,单位也有义务,辞退的同时就要付清所有工资。
    在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时,赔偿金和补偿金的标准,会按照国家的规定来进行赔偿。如
    1、克扣或没有原因的拖欠工资;
    2、拒绝支付劳动者的加班工作时间的工资;
    3、少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拓展延伸
    离职员工工资支付:用人单位应当遵守的法律规定
    离职员工工资支付是用人单位在员工离职后的一项法定义务。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立即支付离职员工的工资。这是保障员工权益的重要措施,旨在确保员工在离职后能够及时获得应得的报酬。离职员工工资支付的法律规定包括但不限于:应支付的工资金额、支付的时间要求、支付方式等。用人单位应当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否则可能面临法律责任。对于离职员工来说,及时了解相关法律规定,维护自身权益至关重要。因此,用人单位应当认真履行离职员工工资支付的法定义务,确保合法合规,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结语
    劳动者辞职后,单位应立即支付全部工资。如单位拒绝支付,可申请劳动仲裁,申请仲裁可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劳动者可要求单位补偿经济补偿金解除劳动合同。辞职时,最好通过邮寄或电子邮件发送,作为仲裁的证据。被单位辞退时,单位应同时支付所有工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时,赔偿和补偿金标准按国家规定执行。离职员工工资支付是用人单位法定义务,应立即支付离职员工工资,以保障员工权益。用人单位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维护劳动关系稳定和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
    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