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证明劳动关系的事实依据 |
释义 |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严重,应收集相关证据证明劳动关系存在。证据包括工资支付凭证、社保缴纳记录、工作证、招聘记录、考勤记录和证人证言等。若用工超过一个月未签订书面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两倍工资;若超过一年未签订书面合同,则视为无固定期限合同成立。 法律分析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与自己签订劳动合同的,就要注意收集以下证据,以证明劳动关系。例如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工服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据。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实践中,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是比较严重的。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实际用工超过一个月仍未订立书面合同,用人单位须向员工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超过一年仍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则视为用人单位与员工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拓展延伸 劳动关系的证明方式及相关法律依据 劳动关系的证明方式主要包括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凭证、劳动保险缴纳记录等相关证据。根据《劳动合同法》等法律依据,劳动关系的存在可以通过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工资支付的记录和凭证、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的缴纳证明等来证明。此外,还可以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或劳动法院的判决、劳动关系的实际工作内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行为关系等来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综上所述,证明劳动关系的事实依据是多样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相关证据和法律依据。 结语 在实践中,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十分严重。为了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劳动者可以收集以下证据: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社会保险费缴纳记录、工作证、服务证、工服等身份证明、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以及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应在一个月内订立合同,否则用人单位需支付两倍工资;超过一年仍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则视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证明劳动关系的方式多种多样,需综合考虑相关证据和法律依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九条 工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权参与社会保险重大事项的研究,参加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对与职工社会保险权益有关的事项进行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21修正):第五章 工会的经费和财产 第四十八条 工会所属的为职工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其隶属关系不得随意改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21修正):第三章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一条 工会帮助、指导职工与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签订劳动合同。 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进行平等协商,依法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工会签订集体合同,上级工会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法要求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予以改正并承担责任;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请仲裁,仲裁机构不予受理或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