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盗窃物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因为购买赃物会助长盗窃行为;另一种认为盗窃物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因为在商品交换中难以区分出盗窃物,不保护买受人不符合公平正义。 法律分析 1、第一种观点认为,盗窃物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主要原因是我国法律严格禁止销售和购买盗窃物。如果适用善意取得容易纵容购买赃物的行为,同时助长盗窃行为的多发。此外,对于被盗财物,所有权人可以通过司法机关依照《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追缴后退回。如果规定适用善意取得,则会导致法律适用的冲突。 2、第二种观点认为,民法范畴内盗窃物应作为普通的一般商品,可以适用善意取得。主要原因是善意取得制度的目的在于维护交易安全,促进商品交换安全、有效地进行。尽管盗窃物在脱离原所有人的占有时不是基于原所有人的真实意思,但在其进入流通领域后,在复杂的商品交换中,要求购买人从众多商品中区分出盗窃物,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此情形下的善意买受人,如果不予保护,显然不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二条【遗失物的善意取得】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是,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
该内容由 韦端宁律师
和 家和律云 共创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