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能够解除劳动合同的具体情况是什么? |
释义 | 员工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包括:用人单位未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未及时支付劳动报酬、未缴纳社会保险费、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劳动者也可以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此外,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者劳动,或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无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法律分析 用人单位有以下行为,员工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拓展延伸 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依据及具体操作步骤 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具体情况,解除劳动合同的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双方应当通过协商解决纠纷,如无法达成一致,可向劳动争议调解机构申请调解;其次,如调解无效,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最后,如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解除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定程序,确保合法权益的保护。具体操作步骤可能因地区、行业等因素而有所差异,建议在解除劳动合同前咨询专业律师或相关劳动法规。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员工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用人单位未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未及时支付劳动报酬、未缴纳社会保险费、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损害劳动者权益等。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主要包括协商解决、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在解除劳动合同前,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相关劳动法规,确保合法权益的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二条 【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六条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