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宗教的戒律与通常国家的法律是相符合的关系。 宗教戒律与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其它还有道德、风俗习惯、规章制度等),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内容,目的是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不同种类的社会规范,反映了人们共同生产、生活的不同方面,对调整社会关系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宗教的戒律与通常国家的法律的约束范围和约束力不同,具体如下: 1、宗教戒律只规范信徒的行为,对于不信宗教的人没有作用; 2、宗教戒律在我国任何时候也不能与法律相冲突,以法律为准; 3、在现代社会法律的约束性最强,其它规范不得违背法律。 法律与宗教的相互依赖 ,法律赋予宗教以其社会性,宗教则给予法律以其精神、方向和法律获得尊敬所需要的神圣性。在法律与宗教彼此分离的地方,法律很容易退化成为僵死的法条,宗教则易于变为狂信。树立正确的宗教态度,如下: 1、对待宗教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坚持科学的态度,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正确的理解宗教,首先要正确的理解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理解宗教对生命的情感关怀; 3、对待他人的宗教信仰,要持尊重的态度,不可轻视他人的信仰。轻视他人的信仰,是一种无知和野蛮的态度; 4、对待宗教既不能鼓励,也不能反对和消除,而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既要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又要反对封建迷信活动。 法律依据: 《宗教事务条例》第四条 国家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维护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 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宗教和睦与社会稳定。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等违法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