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降低处罚幅度的情形有哪些? |
释义 | 从轻处罚的情形包括: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正当防卫超过限度、紧急避险超过限度、中止犯未造成损害、从犯、被胁迫参加犯罪。可以从轻处罚的情形包括:老年人犯罪、聋哑人或盲人犯罪、预备犯、未遂犯、自首犯、如实供述罪行、立功表现。不能从轻处罚的情节包括:醉酒犯罪和法盲。 法律分析 一、从轻处罚的情形有哪些 按照《刑法》规定,下列人员犯罪的,应当或者可以从轻处罚: 1、应当从轻处罚的人员: (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5)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6)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7)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可以从轻处罚的人员: (1)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3)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4)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6)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7)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不能予以从轻处罚情节有哪些 不能予以从轻处罚情节如下: 1、醉酒的人犯罪。 醉酒的人不仅不能成为免除或减轻、从轻处罚的依据,在交通肇事犯罪中,如果行为人酒后驾驶,不仅在责任上处于不利地位,而且可能因此从重处罚。 但行文系病理性醉酒且自己不知情,因醉酒实施犯罪行为的,则因缺乏刑事责任能力,一般不追究刑事责任。 2、法盲。 俗话说不知者不怪罪,但并不适用于法律领域。 在现代社会,学法、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因此不知法不能减轻责任,“知法犯法”也不会“罪加一等”,否则人们就不会有学法的积极性,反而在触犯法律时可以以不知法推卸责任。 在从轻处罚中分为了应当从轻处罚与可以从轻处罚两种情况,若属于前一种情况,则法官在量刑处罚的时候必然就要考虑到对应的情节。但要是后一种情况的话,那么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就比较大了,既可以从轻处罚当然也可以不从轻处罚。而要是属于醉酒的人犯罪,那肯定是不能被从轻处罚的。 结语 根据以上情况,结论如下: 根据《刑法》规定,应当从轻处罚的情形有: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故意犯罪或过失犯罪、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中止犯未造成损害或从犯、被胁迫参加犯罪等。可以从轻处罚的情形有:老年人故意犯罪、聋哑或盲人犯罪、预备犯、未遂犯、自首的犯罪分子、如实供述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有立功表现或重大立功表现等。然而,醉酒的人犯罪以及法盲的情况不能予以从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修正):第二章 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 第十五条 国务院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定期组织评估行政处罚的实施情况和必要性,对不适当的行政处罚事项及种类、罚款数额等,应当提出修改或者废止的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修正):第二章 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 第十三条 国务院部门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国务院部门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通报批评或者一定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国务院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修正):第五章 行政处罚的决定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五十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应当依法予以保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