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专利保护措施有哪些 |
释义 | 专利权保护措施及专利诈骗手段概述:专利权保护包括民事、行政和刑事保护,可通过协商解决或诉讼处理。侵权行为可由法院或管理部门处理,违法者将承担刑事责任。专利诈骗手段包括假冒单位举办会议、评奖、出版名人录等,以骗取费用或利用专利权人的心理需求。 法律分析 一、专利权有哪些保护措施 1、专利权有以下保护措施:民事保护、行政保护、刑事保护。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侵犯专利权引起的纠纷,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若构成犯罪的,应当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五条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进行处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七种专利诈骗手段是什么 1、打着国家级单位的名头,邀请专利权人参加专利对接会。打着国家级评奖的旗号,以骗取评审费、工本费。 2、假冒国际组织,举办博览会。 3、参加各类评奖活动,并授予高等级奖项。 4、出版书籍,包括各类名人录,如“世界名人录”、“中华名人大典”等等,当然是自费; 5、参加活动的邀请函,如通知“日内瓦国际会议”等; 6、加入发明人联谊会,让专利权人寄出数封信件,寄出的信件越多,得到的奖金就越多; 7、利用专利权人迫切希望专利技术转化的心理,“帮助联系厂商、转化专利”,或以天价收购专利技术等。 结语 专利权的保护措施包括民事保护、行政保护和刑事保护。当侵犯专利权引发纠纷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可向法院起诉,或请求管理专利工作部门介入处理。若构成犯罪行为,侵权人将承担刑事责任。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65条。同时,要警惕七种专利诈骗手段,如假冒国家级单位、举办虚假博览会等,以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二章 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第二十五条 对下列各项,不授予专利权: (一)科学发现; (二)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四)动物和植物品种; (五)原子核变换方法以及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六)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 对前款第(四)项所列产品的生产方法,可以依照本法规定授予专利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六十六条 专利侵权纠纷涉及新产品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的,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提供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的证明。 专利侵权纠纷涉及实用新型专利或者外观设计专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要求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出具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对相关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进行检索、分析和评价后作出的专利权评价报告,作为审理、处理专利侵权纠纷的证据;专利权人、利害关系人或者被控侵权人也可以主动出具专利权评价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六十四条 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产品的外观设计为准,简要说明可以用于解释图片或者照片所表示的该产品的外观设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