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与划分原则
释义
    交通事故逃逸认定责任划分原则:当事人逃逸导致无法确定责任,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若事故双方无责任,逃逸方负全部责任;逃逸方有安全违法行为或驾驶错误,逃逸方负全责。法律依据为《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公安机关根据勘验、调查情况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明确基本事实、成因和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法律分析
    交通事故逃逸认定责任划分如下:
    1.因当事人逃逸而无法认定当事人责任的,推定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
    2.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双方均无责任的,由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逃逸方有安全违法行为或驾驶有错误他方没有过错的,逃逸方负全责。交通事故逃逸怎么认定责任划分的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拓展延伸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律依据和实践指南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律依据和实践指南是指在处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以及实践操作的指南。根据我国相关法律,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相关法规,包括对交通违法行为的认定、事故责任的划分等方面的规定。而实践指南则是指根据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结合实际案例和司法解释,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具体操作进行指导。实践指南包括了认定事故责任的标准、证据的收集和鉴定、事故责任的分配等方面的具体指导,以帮助相关部门和人员正确、公正地认定交通事故责任。通过依据法律依据和实践指南,可以确保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公正性和准确性,维护交通安全和社会秩序。
    结语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交通事故逃逸的认定责任划分如下:1.当事人逃逸导致无法认定责任的,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2.若事故一方逃逸,认定结果为双方无责任,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若逃逸方存在安全违法行为或驾驶错误导致他方无过错,逃逸方负全责。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法规,实践指南则提供具体操作指导,确保公正、准确地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维护交通安全和社会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五章 交通事故处理 第七十五条 医疗机构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应当及时抢救,不得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肇事车辆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支付抢救费用;抢救费用超过责任限额的,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或者肇事后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五章 交通事故处理 第七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交通事故报警后,应当立即派交通警察赶赴现场,先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并采取措施,尽快恢复交通。
    交通警察应当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验、检查,收集证据;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可以扣留事故车辆,但是应当妥善保管,以备核查。
    对当事人的生理、精神状况等专业性较强的检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委托专门机构进行鉴定。鉴定结论应当由鉴定人签名。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调 查 第二节 现场处置和调查 第四十二条 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车辆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因抢救受伤人员需要保险公司支付抢救费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书面通知保险公司。
    抢救受伤人员需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费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书面通知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
    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需要救助基金垫付丧葬费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送达尸体处理通知书的同时,告知受害人亲属向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提出书面垫付申请。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