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主观: 以下为大家解答贷款合同纠纷解决的方式有哪些这个问题。 贷款合同纠纷又称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是指在金融机构作为出借人与非金融机构签订的借款合同中产生的纠纷。 在贷款合同发生后,首先应核实金融机构实际出借的数额与贷款合同约定的借款数额是否一致,是否存在砍头息等规定,若存在,则应当按照金融机构实际出借数额计算本金。 其次,应当审查贷款合同中关于利息的约定,是否超过法定的贷款利息上限及年利率24%。若约定的利息超过了年利率24%,超过部分则是非法债务不受法律保护。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借款合同中可以同时约定利息、逾期利息、违约金等费用,但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0条的规定,若出借人一并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和其它费用的折算下来总计不能超过年利率24%,对于超过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