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民个人信息的刑事解释是什么 |
释义 | 《刑法修正案(九)》新增规定,严惩违规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和倒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任何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只要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都会被定罪处罚。公民个人信息主要指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电话号码、银行帐号、银行卡号和财产状况等。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分析 第一款是关于违规向他人出售或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和处罚的规定。这是《刑法修正案(九)》新增加的规定,主要是为了惩治出售、非法提供或倒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违背公民个人意愿。原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第一款规定了国家机关、金融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规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本款将犯罪主体扩大至一般主体,即任何年满十六周岁的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不论来源如何,只要符合本款规定的,都可以定罪处罚予以惩治。本款规定犯罪的客体是公民对个人信息享有的权利。这里规定的“公民个人信息”主要指公民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电话号码、银行账号、银行卡号和财产状况等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情况的信息。本款规定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即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故意出售和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这里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是指违反了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等国家层面涉及公民个人信息管理方面的规定。例如反洗钱法第五条规定:“对依法履行反洗钱职责或义务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应当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规定,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依法负有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机构履行反洗钱职责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于反洗钱行政调查。司法机关依照本法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于反洗钱刑事诉讼。”此外,商业银行法、居民身份证法、护照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旅游法、社会保险法、统计法等法律也都有关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本款规定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向他人出售和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这里的“出售”是指将自己掌握的公民信息卖给他人,自己从中牟利的行为。“非法提供”是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自己掌握的公民信息提供给他人的行为,例如现实生活中公民安装网络宽带,需将个人的身份证号提供给电信部门。电信部门只能以安装网络宽带的目的使用公民个人身份号码。如果电信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公民的身份证号提供给他人,则属于非法提供。这里的“他人”包括单位和个人。根据本款规定,向他人出售和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是构成本罪的条件。尚未达到情节严重的,可依据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予以行政处罚。一般情节严重是指大量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多次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获利数额较大的,以及公民个人信息被他人使用后,给公民造成了经济上的重大损失或严重影响到公民个人的正常生活等情况。具体情节的认定应当由司法机关依法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认定。最高人民法院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用法律的解释。根据本款规定,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该内容由 韦端宁律师 和 家和律云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