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公司的商业秘密如何界定
释义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技术信息包括与技术相关的各种信息,经营信息包括与经营活动相关的各种信息,客户信息也包括在内。然而,并非所有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都构成商业秘密,必须满足秘密性、经济价值性、实用性以及采取保密措施的要求。
    法律分析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1、技术信息包括:与技术有关的结构、原料、组分、配方、材料、样品、样式、植物新品种繁殖材料、工艺、方法或其步骤、算法、数据、计算机程序及其有关文档等信息。
    2、经营信息包括: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创意、管理、销售、财务、计划、样本、招投标材料、客户信息、数据等信息。
    3、客户信息包括:客户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以及交易习惯、意向、内容等信息。不能仅依据与特定客户保持长期稳定交易关系,主张该特定客户属于商业秘密。客户基于对员工个人的信赖而与该员工所在单位进行交易,该员工离职后,能够证明客户自愿选择与该员工或者该员工所在的新单位进行交易的,应当认定该员工没有采用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但是,大家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都构成商业秘密,应当符合四个要件:
    1、不为公众所知悉,即不为不特定的人所知的秘密性;
    2、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即一定的经济价值性;
    3、具有实用性,即商业秘密一定要具有现实的使用价值,而不权仅停留在理论的水平上;
    4、权利人必须采取保密措施,如果权利人不采取保密措施,说明他自己也未意识到其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是商业秘密,法律则更无法对其进行保护。
    拓展延伸
    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框架及实践措施
    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框架及实践措施是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在法律框架方面,各国普遍采用了知识产权法、商业秘密法等相关法律来保护商业秘密的权益。这些法律规定了商业秘密的定义、保护范围、侵权行为的追究等内容。在实践措施方面,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保护商业秘密,如加强内部管理措施、签署保密协议、限制员工权限、加密技术应用等。此外,加强员工培训、建立监测机制、及时应对侵权行为也是重要的实践措施。综上所述,商业秘密保护需要法律框架和实践措施的双重支持,以确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保护。
    结语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的保护需要符合四个要件:秘密性、经济价值性、实用性和保密措施。法律框架和实践措施是确保商业秘密保护的重要方面。各国采用知识产权法、商业秘密法等法律规定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和追究侵权行为。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签署保密协议、限制员工权限等方式来保护商业秘密。加强员工培训、建立监测机制、及时应对侵权行为也是重要的实践措施。综上所述,商业秘密保护需要法律框架和实践措施的双重支持,以确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保护。
    法律依据
    《关于审理侵犯商业秘密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四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有关信息为公众所知悉:
    (一)该信息在所属领域属于一般常识或者行业惯例的;
    (二)该信息仅涉及产品的尺寸、结构、材料、部件的简单组合等内容,所属领域的相关人员通过观察上市产品即可直接获得的;
    (三)该信息已经在公开出版物或者其他媒体上公开披露的;
    (四)该信息已通过公开的报告会、展览等方式公开的;
    (五)所属领域的相关人员从其他公开渠道可以获得该信息的。
    将为公众所知悉的信息进行整理、改进、加工后形成的新信息,符合本规定第三条规定的,应当认定该新信息不为公众所知悉。
    《关于审理侵犯商业秘密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六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在正常情况下足以防止商业秘密泄露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权利人采取了相应保密措施:
    (一)签订保密协议或者在合同中约定保密义务的;
    (二)通过章程、培训、规章制度、书面告知等方式,对能够接触、获取商业秘密的员工、前员工、供应商、客户、来访者等提出保密要求的;
    (三)对涉密的厂房、车间等生产经营场所限制来访者或者进行区分管理的;
    (四)以标记、分类、隔离、加密、封存、限制能够接触或者获取的人员范围等方式,对商业秘密及其载体进行区分和管理的;
    (五)对能够接触、获取商业秘密的计算机设备、电子设备、网络设备、存储设备、软件等,采取禁止或者限制使用、访问、存储、复制等措施的;
    (六)要求离职员工登记、返还、清除、销毁其接触或者获取的商业秘密及其载体,继续承担保密义务的;
    (七)采取其他合理保密措施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条有关信息具有现实的或者潜在的商业价值,能为权利人带来竞争优势的,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的“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 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