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一般情况下,诉讼时效期间有多长? |
释义 | 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权利受损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具有严格的法律强制性,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中的事件,产生的后果是消灭权利人的胜诉权。过了诉讼时效,债权人可以通过自愿履行、承认债务或抵销等方式救济。 法律分析 一般诉讼时效期间是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一般诉讼时效是在一般情况下普遍适用的时效,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一、一般诉讼时效期间是多长时间 一般诉讼时效期间是三年。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一般诉讼时效的法律特征 一般诉讼时效的法律特征有: 1.诉讼时效具有严格的法律强制性。即有关普通诉讼时效的民事法律规范属于强制性法律规范。其内容(时效期间长度、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一经法律规定,当事人就必须遵守执行,当事人不得以其意思排斥普通诉讼时效规定的适用。 2.诉讼时效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中的事件,以法定的事实状态,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的连续存在作为适用依据,不为当事人的意志所决定,故不同民事法律事实中的行为。 3.诉讼时效产生的法律后果是消灭了权利人的胜诉权。 三、过了诉讼时效债权人怎么办 过了诉讼时效债权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救济: 1.自愿履行。对时效已过之债权,债务人自愿做出给付的,不受法律的禁止,即使是债务人不知时效已过,也不例外。 2.承认债务。如果债务人明确承诺将履行已过时效之债务,无论何种方式,均构成对原债务(权)的承认。但在实践中,承认的方式常为:双方达成还款协议、债务人在催收单上签章和为原债务提供担保。 3.抵销。在抵销中,为抵销的债权,即债务人的债权,称为主动债权,被抵销的债权,即债权人的债权,称为受动债权。 结语 一般诉讼时效期间是三年,根据《民法典》规定,权利人应当在三年内提起诉讼以保护其民事权利。诉讼时效的法律特征包括严格的法律强制性、以法定的事实状态为依据、消灭权利人的胜诉权。若债权已过诉讼时效,债权人仍可通过自愿履行、承认债务或抵销等方式寻求救济。请注意,以上仅为概述,具体情况仍需根据法律规定和具体案情进行判断和处理。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三条 权利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断。 上述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立案、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之日起重新计算;刑事案件进入审理阶段,诉讼时效期间从刑事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重新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二条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一条 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二)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四)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