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成年人不被抚养是否违法? |
释义 | 抚育费给付期限至子女18周岁止,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且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子女,父母可停止给付。年满16周岁,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且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子女,父母不抚育不违法。 法律分析 抚育费的给付期限,一般至子女十八周岁为止。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停止给付抚育费。如果年满十六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不抚育是不违法的。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抚养权的法律保障及其影响 未成年人抚养权的法律保障是指国家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的抚养权利进行保护和规范。根据我国《儿童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享有与其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权利,包括受到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抚养权。这一法律保障的实施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成年人抚养权的法律保障对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教育和生活条件等方面产生直接影响。父母或法定监护人的合法行使抚养权,应当确保未成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和情感支持。同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还应当履行教育义务,确保未成年人接受良好的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 法律保障下的未成年人抚养权对于社会秩序和稳定也具有积极影响。通过法律明确规定和保护未成年人的抚养权,可以防止未成年人受到虐待、遭受不公平待遇或被剥夺基本权益的情况发生。同时,也可以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形成,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总之,未成年人抚养权的法律保障及其影响是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社会对于未成年人抚养权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结语 未成年人抚养权的法律保障对于其身心健康、教育和生活条件等方面产生直接影响,也有助于社会秩序和稳定。通过法律明确规定和保护未成年人的抚养权,可以预防虐待和不公平待遇,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将进一步提高社会对未成年人抚养权的认识和重视,确保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 政府保护 第九十三条 对临时监护的未成年人,民政部门可以采取委托亲属抚养、家庭寄养等方式进行安置,也可以交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或者儿童福利机构进行收留、抚养。 临时监护期间,经民政部门评估,监护人重新具备履行监护职责条件的,民政部门可以将未成年人送回监护人抚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 政府保护 第九十六条 民政部门承担临时监护或者长期监护职责的,财政、教育、卫生健康、公安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予以配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儿童福利机构,负责收留、抚养由民政部门监护的未成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七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对未成年人承担监护职责。 国家采取措施指导、支持、帮助和监督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