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哪些情形对单位犯罪的主体资格予以否认
释义
    以下两种情形下应对单位犯罪的主体资格予以否认: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下列情况不作为犯罪:
    1、为了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
    2、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主要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也规定按照个人犯罪处理。
    3、盗用单位名义,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或者个人私分的,也是按照个人犯罪处理。
    二、《刑法》第393条的规定,仅适用于单位行贿罪的主体资格否认。
    一、单位犯罪如何理解
    单位犯罪是指由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所实施的,具有危害性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
    单位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只有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才按照单位犯罪定罪处罚。
    刑法规定为单位犯罪的主要属于破坏经济秩序、环境资源、危害公共卫生的犯罪。单位犯罪的特征表现为:
    (1)为了单位的利益(非个人利益)。单位犯罪必须是为单位利益,不能为个人利益。
    如果以单位的名义实施犯罪,最后犯罪所得归个人所有或者某几个人所有,那就是为个人利益犯罪,只能按自然人个人犯罪处理。
    (2)以单位的名义。如果以个人名义,只能按个人犯罪定罪处罚。
    以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的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已归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所有的,应认定为单位犯罪。
    二、怎么区别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
    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的区别有:1、是否为了单位的利益,是否由单位的决策机构决定。单位犯罪具有特定的程序性,即符合单位决策程序,是它与自然人盗用单位名义或擅自以单位名义进行的犯罪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因而,单位内部成员未经单位决策机构批准、同意或认可而实施的犯罪行为,一般只能认定为自然人犯罪。同时按照决策机构的决定实施的行为必须为了单位的利益。单位犯罪中,犯罪后的违法所得通常归单位所有,而自然人犯罪中,犯罪后的违法所得多为自然人个人所有。2、是否是以单位的名义。行为以单位的名义实施是认定单位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并非所有以单位名义实施的犯罪都是单位犯罪。3、行为是否在单位成员的职务活动范围内,或者与单位的业务活动相关。单位只对其在业务范围内或与业务相关的活动范围内的行为负责,但如果与单位的业务活动并无实质的关联,则一般不应视为单位行为。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393条,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因行贿取得的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