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在经济纠纷中,当事人往往会面临存在过失的情况,可能承担部分或全部责任。但如果当事人能够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对方也存在过错,那么自己的责任可以减轻或避免。为此,当事人需要尽早收集和保留相关证据,如合同、账目、邮件、聊天记录等,并在证据的基础上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权利主张,以此规避自己的过失责任。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四十四条 合同当事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合同的约定; (二)保守商业秘密,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对方同意; (三)对交易提供的商业信用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 第一百二十一条 合同当事人应当依约履行自己的义务,对因履行合同引起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八十六条 当事人主张的事实,应当有证据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的,由法院不予采纳。 第一百零八条 管辖权异议、管辖权提起之日以前发生的诉讼事实,当事人应当在该项诉讼事实引起争议时就其证据加以说明,不得在以后的诉讼中补充。 3.《中华人民共和国证据法》 第五条 证据应当有下列法定属性: (一)与民事诉讼标的有关; (二)真实性、合法性; (三)合适性; (四)充分性。 第十七条 当事人和其他人对领取、保管和出示证据应当保密,不得泄露证据内容,影响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应当依法处理。 以上是针对经济纠纷中利用证据规避过失责任的法律分析和依据。当事人在经济活动中应当注意收集和保留相关证据,以有效规避自身过失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