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国家机关属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吗 |
释义 | 国家机关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特殊主体。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国家机关,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中的经济管理机关。国家不是法人,国家规定法人制度,并且对它们实行总的领导,国家本身并不按照法人制度组成和进行活动,而只是在一定情况下,才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一、民事主体含义 民事主体又称“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国家是民事法律关系的特殊主体,在一定情况下,需要国家直接参加民事活动时,国家以民事主体的资格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如发行公债、享有财产所有权、接受赠与、对外以政府名义签订贸易协定等。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哪些 1、自然人。基于自然规律出生并因出生的事实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 2、法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分为:营利性法人、非营利性法人、特别法人; 3、非法人组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是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 4、国家。国家仅在特定情况下才以民事主体的身份出现。 三、行政机关在哪些情况下属于民事主体 行政机关承载了行政管理职能,而行政管理职能是通过具体的行政手段来体现的。但同时行政机关又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因此也是民事行为的参与者。行政手段和民事行为又分别适用行政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因此只要能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找到那些是行政手段,那剩下的就是民事行为了。 四、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哪些 包括:公民(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包括: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和个人合伙。法人包括:企业法人、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 (一)公民 一国公民指具有该国国籍的自然人。 1.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公民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是公民主体资格的集中表现。 2.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独立行使民事权利或履行民事义务的能力。包括从事合法行为的能力,而且也包括对其违法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以其权利能力为前提的。 (二)法人 1.法人的概念和具备法人的条件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2.法人的权利能力 法人的权利能力是指法人享有参与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或资格。 3.法人的行为能力 法人的行为能力是指法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进行民事活动,取得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 4.法人的种类 第一,企业法人,是指以生产经营为其活动内容,实行独立经济核算,自负盈亏,向国家纳税的单位。 第二,非企业法人,是指不直接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法人,以国家管理和非经营性的社会活动为其内容的法人。主要包括国家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