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解除合同预期利益也需要赔偿吗? |
释义 | 可得利益是指合同在适当履行以后可以实现和取得的财产利益。可得利益损失是违约行为对财产增值利益进行侵害的结果,从本质而言,该损失是一种尚未被物化的物质性损失,亦属财产损失。关于可得利益损失是否应当赔偿?有关合同律师认为,由于合同解除的效力是使合同恢复到订立前的状态,而可得利益只有在合同完全履行时才有可能产生。既然当事人选择了合同解除,就说明当事人不愿意继续履行合同,非违约方就不应该得到合同在完全履行情况下所应得到的利益,即合同解除后的赔偿范围不应包括可得利益损失。合同溯及力与可得利益损失赔偿并不矛盾。即使在有溯及力的合同解除场合下,尽管合同关系因解除而消灭,但因而带来的损害赔偿并未消灭,可得利益作为一种可期待利益,在合同生效后即依法产生并受合同的保护。解除的合同是有效合同,合同解除使期待利益受到损害,自然应得到权利救济。合同解除并不导致合同的不复存在,因为合同解除并不消灭履行合同的目的。在合同目的不能通过原始性权利义务实现时,当事人可通过行使合同解除权,并主张损害赔偿来实现合同目的,鉴于此,可得利益损失应获得赔偿。因此,本案甲公司主张合同解除后的可得利益损失有其法理基础以及法律依据,应当获得赔偿。由于可得利益损失是假设合同能够正常履行的情况下,守约方可以获得的利益,因此数额较难确定,法官自由裁量权较大,具体如何赔偿甚难把握。在司法实务中,确定可得利益损失的计算有如下几种: 1、约定计算法。即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违约金,或直接约定可得利益损失的具体数额。 2、收益对比法。即比照守约方相同条件下所获利益来确定可得利益损失数额。 3、衡情估算法。即在难以准确确定守约方的可得利益损失数额时,可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由法院自由裁量,确定违约方需支付的数额,以合理填补受害人所遭受的可得利益损失。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