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庭审后是否允许补充证明文件? |
释义 | 法律分析:一、庭审后是否允许补充证明文件? 庭审后不可以补充证据。如果需要补充证据,只能提起上诉。法院明确了举证期限的,应该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在庭审阶段提出证据的,说明理由后,理由成立的,法院可采纳证据并予以质证。 庭审的条件如下: 1、起诉状送达给被告后且答辩期已过; 2、双方当事人的出庭通知已经送达给了原、被告双方,且在送达回证上有签字,如果一方缺席也可以按期审判; 3、审判人员手中的案件按顺序安排了审理此案。 法院开庭的程序如下: 1、由书记员核对双方信息,宣布法庭规则和法庭纪律; 2、法官入庭,由书记员向法官报告庭审前准备情况; 3、审判长敲击法槌,然后宣布某某人民法院现在开庭。 综上所述,根原则上庭审后不可以补充证据。如果需要补充证据,只能提起上诉。法院明确了举证期限的,应该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在庭审阶段提出证据的,说明理由后,理由成立的,法院可采纳证据并予以质证。而在庭审后,一般不允许补充证据,当事人只能在规定的上诉期限内,即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 二、庭审视频是否应该公开 只有公开开庭审理的案件,才有可能旁听或录像,像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离婚案件、商业秘密等案件是不会公开审理或申请不公开审理!至于公开审理的案件,是否可以录像,取决于案件的影响度(如果区域内有重大影响、教育意义、典型的案件,法院会通知某些媒体或由媒体申请旁听录像)以及法院。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五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