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以结婚为由的诈骗怎么报警
释义
    法律分析:首先看对方的行为是否构成诈骗,诈骗行为的方式:①虚构事实;②隐瞒真相。通常这两种方式可使他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并且在错误的认识上处分财产。注意,若对方不是因诈骗人的欺诈产生错误认识的,并不成立诈骗罪。如果构成,则可以直接报警处理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
    一、诈骗不知情者如何处罚
    诈骗不知情者的处罚是: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大量公私财产的行为。客观上是利用欺诈手段骗取大量公私财产。具体来说,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后进行财产处分,从而损害被害人的财产。本罪要求主观方面直接故意,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产的目的。若对他人的诈骗行为确实不知情,则给予协助,一般不构成诈骗罪,不承担刑事责任。
    二、诈骗罪的客体条件与主体条件有哪些?
    (一)客体要件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
    2、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刑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3、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
    4、其次,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再次,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财产处分包括处分行为与处分意思,作出这样的要求是为了区分诈骗罪与盗窃罪。最后,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
    (二)主体要件
    1、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2、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三、多人被骗可不可以联合报案
    多人被骗可以联合报案的。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
    1、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在具体状况下,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
    2、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主观要件,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就不成立诈骗罪,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3、诈骗罪侵犯的对象。有些犯罪活动,隐瞒真相,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
    4、如果对方不是因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8: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