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合同有效吗 |
释义 | 企业和个人的合同,如果具备下列条件的,是有效的: 1、由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订立的; 2、当事人协商一致,表意真实; 3、内容不违法、不违背公序良俗; 4、不损害国家的、社会的、他人的合法权益。 一、电子合同的生效要件 电子合同和书面合同一样,生效应当具备一般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合同作为民事法律行为,只有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才有资格订立。 (2)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真实是指表意人即意思表示的行为人的表示行为应当真实反映其内心的效果意思,即当事人的内在意志和外在意思一致即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二、合同诈骗哪些情况下应予追诉 合同诈骗有以下情况下应予追诉: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 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的,数额在五万至二十万元以上的。 一、合同的无效情形如下: 1、该条款内容违反可以导致合同无效的法律强制性规定; 2、违背公序良俗; 3、合同当事人无民事行为能力; 4、意思表示不真实; 5、恶意串通,利用合同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二、合同的有效性构成要件如下: 1、主体合格。当事人应具备订立合同的条件,是必要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行为不违反法律及社会公共利益; 4、形式合法。 三、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呢 合同无效的情形有:1、合同主体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不真实;3、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4、合同违背公序良俗;5、合同是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的。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四百七十一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取要约、承诺方式或者其他方式。 第四百七十二条 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内容具体确定; (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