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隐瞒婚姻事实接受彩礼是否构成诈骗 |
释义 | 隐瞒婚姻事实收他人彩礼如果是以婚姻为诱饵诈骗钱财的,那么属于骗婚,而如果以结婚为目的,那么则不算骗婚,因此需要区分结婚的目的,才能区别是否是骗婚,而不能一概而论。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诈骗段婚受骗怎么办 法律上的骗婚,是指以婚姻为诱饵,诈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因为没有骗婚罪,如果构成骗婚,一般是按诈骗罪处理。而一般的解决办法就是起诉离婚。如果一方还是以共同生活为目的,只是借婚姻索取了较多的财产,或者一方家庭意识淡薄,对婚姻不负责任,导致两人无法共同生活的,一般不能定性为骗婚。如果觉得对方在骗婚,建议向公安机关报案,由专业的司法机关来判定处理。 二、骗婚报警需要哪些证据材料 报警骗婚需要提供的证据: 1、书面证据,主要是当事人陈述的关于两个人相识或在结婚期间形成的书面证据; 2、电子证据; 3、物证,包括被骗取的财务信息,收据,转账记录等相关的证据; 4、人证,可以收集证据证人的证言。 骗婚是以婚姻为诱饵诈骗钱财,或用欺骗手段缔结可撤销婚姻的行为。 以婚姻为诱饵诈骗钱财,或用欺骗手段缔结可撤销婚姻的行为,一方故意隐瞒欺骗对方不利结婚情况,性向、家庭情况、婚史、身体缺陷或疾病等情况属于骗婚。 属于骗婚的情况有: 1、借结婚骗取钱财的主观故意发生在结婚之前; 2、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了被害人的信任,通过欺骗手段获取财物之后,行为人将财物用于个人挥霍; 3、所骗取的财产是一方婚前财产,或者是与被害人有关系的其他人的财产,并非是夫妻共同财产。 4、一方故意隐瞒欺骗对方不利结婚情况,性向、家庭情况、婚史、身体缺陷或疾病等情况属于骗婚。 三、女方什么情况算骗婚 一般意义上的女方骗婚常见的表现形式如下,要根据具体的情形来认定和处理: 1、婚前隐瞒疾病、精神病。 法律规定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撤销婚姻后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法院会根据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 2、婚前隐瞒个人真实情况; 3、故意隐瞒婚史; 4、婚后携款失踪、离家出走; 5、婚后与他人同居,转移夫妻财产; 6、索取获得彩礼后,无共同生活。一般这种情形如果一方还是以共同生活为目的,只是借婚姻索取了较多的彩礼,则不能按骗婚处理,只是按照习俗给付彩礼,不构成骗婚,法律规定以下三种情形男方可要求返还彩礼: (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后又离婚,期间确未共同生活; (3)双方已经离婚,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7、以结婚为诱饵,诈取对方的财物。 上述涉嫌借婚姻骗财的情形,要准确把握,区别不道德婚姻还是诈骗犯罪,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判断: (1)从犯罪故意产生的时间上看,以婚骗财的诈骗犯罪的犯罪故意往往产生在婚姻关系成立之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钱财的犯罪故意是认定婚姻诈骗犯罪的重要构成要件; (2)在客观行为上,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了被害人的信任。通过欺骗手段获取财物之后,行为人将财物用于个人挥霍。为了掩盖诈骗事实,更加取得被害人的信任,行为人有时也会将骗取的钱财少量花在被害人身上,但钱财在实质上仍被行为人个人控制和支配; (3)从骗取的财产的所有权上看,所骗取的财产是一方婚前财产或是与被害人有关系的其他人的财产,并非属于婚姻关系成立后,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 (4)案发后,参考被害人的态度,司法机关可能会考虑是否有追诉犯罪的必要,以达到法制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5)在实践中,男女双方领取了结婚证,如果只是女方家庭意识淡薄,对婚姻不负责任等,导致两人无法共同生活的,不宜定性为骗婚。 骗婚构成诈骗罪的处罚如下: (1)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其中,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分别认定为上述“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具体数额标准要看当地规定。 不涉及骗财、重大疾病隐瞒的欺骗情形,一般不构成骗婚,也不属于无效婚姻或可撤销婚姻。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