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为保护承租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多项法律法规和规定,具体措施如下: 一、合同约定 在租赁合同中,约定双方权利义务、租金及支付方式、租赁期限、维修保养责任等,有利于保护承租人的权益。如发生损失,可以依据合同条款进行维权。 二、安全保障 房屋出租人应负责保证租赁房屋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不得租赁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房屋。承租人在租赁期间发现房屋存在安全隐患,应第一时间告知出租人并要求整改。 三、押金管理 出租人应合法收取押金,并在租赁期限到期时退还承租人。若出租人无法退还押金,承租人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起诉维权。 法律依据: 1.《合同法》第十三条规定,租赁双方应当在租赁合同中约定租赁的权利和义务。 2.《物权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出租人应当保证租赁物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履行自己的义务,保护对方的合法权益。 4.《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业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物业服务企业或者物业服务管理人员不得侵犯业主、使用人、承租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收取的押金应当明码标价,不得收取超过商品或者服务总价款百分之三的押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