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父母故意损坏未成年儿女财物需要赔偿吗,触犯了什么法律 |
释义 | 父母需对未成年子女财产损失负责,无论是因疏忽还是故意。未成年人财产归其所有,监护人仅有保管权。疏忽损坏需赔偿,故意损失可撤销监护资格。未成年人可接受馈赠,不需退还。父母不得随意使用未成年人财产,超范围使用需法定代理人同意。 法律分析 父母造成了未成年子女财产的损失,同样要承担责任。虽然父母作为监护人,有权利替未成年人保管其财产。但是,财产毕竟是未成年人的,而非监护人所有。具体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如果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是因为疏忽大意而损坏了未成年人的财物的,则应该进行赔偿。第二,如果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是故意造成未成年人财产损失的,则除了要进行赔偿外,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还可以要求人民法院撤销其监护资格。未成年人可以自己接受他人的馈赠,但任何人都不可以要求未成年人退还馈赠财物。未成年人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父母不可以随意使用、处分未成年人的个人财产。未成年人使用其财产超过其行为能力范围的,应当征得其法定代理人同意。 拓展延伸 父母故意损坏未成年儿女财物,如何维护未成年人权益? 当父母故意损坏未成年儿女财物时,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至关重要。根据法律,父母有责任保护和维护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首先,受损财物的价值应该得到合理的赔偿,以修复损失并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权益。其次,应该采取适当的法律措施,如向警方报案或寻求法律援助,以确保父母的行为受到法律制裁。此外,社会和教育机构也应该加强对父母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对未成年人权益的认识和尊重。最重要的是,要确保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他们度过这一困境,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通过综合的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他们的利益和福祉。 结语 父母造成了未成年子女财产的损失,同样要承担责任。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至关重要。根据法律,父母有责任保护和维护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受损财物应得到赔偿,父母的行为应受法律制裁。教育机构应加强对父母的引导,提高他们对未成年人权益的认识和尊重。重要的是确保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综合措施下,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他们的利益和福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22修正):第七章 婚姻家庭权益 第七十条 父母双方对未成年子女享有平等的监护权。 父亲死亡、无监护能力或者有其他情形不能担任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的,母亲的监护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八章 法 律 责 任 第七十七条 家庭成员盗窃、诈骗、抢夺、侵占、勒索、故意损毁老年人财物,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八章 法 律 责 任 第七十四条 不履行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职责的部门或者组织,其上级主管部门应当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 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致使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或者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