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外出服刑后如何返回原籍地服刑 |
释义 | 被抓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经当地执行机关批准后可以回家。但在取保候审期间,需遵守一系列规定,包括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及时报告住址等变动、按时到案、不得干扰证人作证、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等。 法律分析 一般情况下,罪犯在判决地监狱服刑,不会送回原籍服刑。而且在监狱内部的管理中,为避免人情犯和特殊犯的产生,一般不许在原籍服刑,实行异地管理。不管是在外地还是本地监狱,只要认真改造,就有机会减刑。 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在外地被抓取保候审能回老家吗 在外地被抓取保候审能回老家。取保候审期间经当地执行机关批准可以回家。 根据我国相关法条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结语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罪犯一般在判决地监狱服刑,并实行异地管理,但只要认真改造,就有机会减刑。被判处刑罚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能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并表现出悔改或立功,都有可能获得减刑。而在取保候审期间,被抓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经当地执行机关批准可以回家,但需要遵守一系列规定,包括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及时报告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变动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上级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下级人民法院认为案情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可以请求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