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税前税后有什么区别 |
释义 | 税前一般是指没有扣除税额的金额,税后是指已经扣除了税额的金额。工资、薪金、劳务报酬所得,达到纳税标准的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一般拿到手都是税后工资。 税前和税后的区别: 1、首先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经济活动中,税后工资是直接影响市场容量的重要因素,而税前工资则受到宏观经济和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的影响,税后工资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均消费水平,税前工资反映人均生活质量; 2、其次覆盖范围不同,税前工资是按工作时间支付的工资,税后工资是扣除免税项目和按有关规定应缴纳税费后的剩余工资,税后工资=营业收入-营业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出租房,税前工资=(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3、拓展资料税前工资是指在缴纳个人所得税前应支付的工资,包括小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税后工资是指税前工资和个人所得税扣除五险一金个人缴费部分后的实际工资收入。 适用税率: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3%到45% ;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5%到35% 3、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 ; 4、劳务报酬所得,税率20% ,对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先按规定计算应纳税额,然后加征五成加征50%,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加征100%; 5、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税率20% 。 综上所述,税前和税后的区别在于影响不同,覆盖范围不同,计算方式不同,功能不同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 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