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犯法吗,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
释义 | 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主要取决于三个标准:行为是否符合法规、章程规定;是否导致公司财产重大损失并能够得到补救;是否对上市公司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根据《刑法》第169条之一,对于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背忠实义务、利用职务便利操纵上市公司,致使公司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可处以刑罚和罚金。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指使上述行为的,也会受到相应处罚。 法律分析 根据我国刑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为人做出了背信损害上市公司的行为后,是否涉及利益犯法构成犯罪,认定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实施行为是否在法规、章程规定的范围之内; 第二,致使公司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后是否有补救; 第三,是否对上市公司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刑法》第一百六十九条之一【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 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背对公司的忠实义务,利用职务便利,操纵上市公司从事下列行为之一,致使上市公司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致使上市公司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无偿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资金、商品、服务或者其他资产的; (二)以明显不公平的条件,提供或者接受资金、商品、服务或者其他资产的; (三)向明显不具有清偿能力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资金、商品、服务或者其他资产的; (四)为明显不具有清偿能力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担保,或者无正当理由为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担保的; (五)无正当理由放弃债权、承担债务的; (六)采用其他方式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 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指使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犯前款罪的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是单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结语 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是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九条之一的规定,对于违背对公司的忠实义务,利用职务便利,操纵上市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进行惩罚。认定标准主要包括行为是否在法规规定范围内、是否有补救措施以及是否对上市公司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根据法律规定,犯罪行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特别重大损失的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指使他人实施此类行为的,也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2017修正):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单位负责人,是指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2017修正):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个体工商户会计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的原则另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2021修正):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 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违反预算的行为或者其他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行为,审计机关、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机关、单位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区别情况采取下列处理措施: (一)责令限期缴纳应当上缴的款项; (二)责令限期退还被侵占的国有资产; (三)责令限期退还违法所得; (四)责令按照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其他处理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2021修正):第三章 审计机关职责 第二十二条 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国有金融机构和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损益以及其他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遇有涉及国家财政金融重大利益情形,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经国务院批准,审计署可以对前款规定以外的金融机构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或者审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