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应发工资与实发工资如何影响个税申报? |
释义 | 本文主要讲述了工资的概念和计算方式。应发工资是指扣除个人社保和预缴个税前的工资薪金所得,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加班工资、提成等,同时扣除员工因缺勤等原因的扣除金额。实发工资则是扣除了个人社保和预缴个税后的实际到手工资。企业在预扣预缴个税时,考虑的是本期应发工资和应发工资累计数。 法律分析 1、本期收入一般情况下是应发工资。 2、应发工资即扣除个人承担的社保,预缴的个税之前的工资薪金所得,因为个人承担的社保部分以及个税属于个人的缴纳义务,属于个人收入的一部分。 3、应发工资包括基本工资,交通补贴,通讯补贴、住房补贴、防暑降温补贴等津贴补贴,加班工资,业绩提成,奖金等,同时需要扣除员工因缺勤旷工迟到早退等扣除金额。 4、实发工资是扣除了个人承担的社保以及预缴的个税之后的实际到手的工资,企业在预扣预缴个税时本期收入以及个人累计收入是指本期应发工资和应发工资累计数。 拓展延伸 个税申报的关键因素:工资发放方式对纳税额的影响 工资发放方式是个税申报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对纳税额产生直接影响。应发工资与实发工资的差额,即扣除各项社会保险和个人所得税后的实际收入,是个人需要申报的纳税基数。如果工资以应发工资为基础计算个税,个人所得税将根据较高的数额计算,导致纳税额增加。而以实发工资为基础计算个税,则能减少纳税额。因此,选择合适的工资发放方式对个税申报非常重要。个人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工资发放方式,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个税负担。 结语 合理选择工资发放方式,最大程度减少个税负担。应发工资扣除个人社保和个税前的工资,属于个人收入的一部分。应发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加班工资、业绩提成、奖金等,需扣除缺勤等扣除金额。实发工资是扣除个人社保和个税后的实际到手工资。工资发放方式对个税申报影响重大,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方式,以减少纳税额。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9修订): 第二章 应纳税所得额 第二节 收 入 第十五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二)项所称提供劳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建筑安装、修理修配、交通运输、仓储租赁、金融保险、邮电通信、咨询经纪、文化体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教育培训、餐饮住宿、中介代理、卫生保健、社区服务、旅游、娱乐、加工以及其他劳务服务活动取得的收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9修订): 第二章 应纳税所得额 第三节 扣 除 第四十条 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9修订): 第四章 税收优惠 第一百零二条 企业同时从事适用不同企业所得税待遇的项目的,其优惠项目应当单独计算所得,并合理分摊企业的期间费用;没有单独计算的,不得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