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非法占有他人财产可能构成什么罪 |
释义 | 非法占有他人财产可能构成侵占罪。侵占罪的概念可以表达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非法占有代为保管的他人财产、遗忘物或者埋藏物,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交出。可见这里的侵占是狭义理解的,是指盗窃、诈骗、贪污、抢夺以外侵犯财产的具体犯罪方式。侵占罪的对象是私有财产的所有权,具体来说是行为人自己持有的他人财产的所有权。 一、侵占罪的最低数额标准是什么? 司法解释标准1万,部分地方立案标准5千。 由于财物的价值随耗损、市场波动而变化,那么如何确定行为对象的价值?价值的计算方式主要有: 一为重置价值,即在市场上购买同质同量财物所需的货币量; 二为折旧价值,即按一定的折旧率计算得出的财物价值。原则上应依行为人拒不退还、拒不交出之时的重置价值确定行为对象价值。 拓展资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属于他人交与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占为己有。犯罪对象只限于三种财物:一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他人的遗忘物,遗忘物不等于遗失物,也不同于遗弃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 侵占罪在中国刑法史上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就是在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第一款的规定中也没有使用侵占一词。因而在确定侵占罪概念之前,有必要对侵占一词进行分析,因为侵占是侵占罪罪名中的关键词,它代表了侵占罪的主要内涵。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现代汉语词典》关于侵占的解释是:非法占有别人的财产。我国《宪法》第十二条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和集体的财产。这二者所说的侵占的含义都是广义的,所指的是侵犯财产,包括盗窃、诈骗、贪污、抢夺等各种财产犯罪,还包括侵犯财产的各种民事侵权行为、各种利用职务的行政渎职行为。 二、非法转移扣押财物怎么判刑 非法扣押占有他人财物,违反《刑法》第270条规定的侵占罪。 其犯罪对象仅限于三种财物:一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他人的遗忘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侵占罪与其他侵犯财产犯罪的一个关键区别在于侵占包括两个密不可分的行为特征,即合法持有+非法侵吞:行为人将自己业已合法持有的他人财物非法转归为己有,并且拒不交出、拒不交还的。 刑法第二百七十条明文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他人保管的财物、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占为己有,拒不退还的是侵占罪。可见除了要占有他人财物之外,还必须具备拒不退还的行为才构成侵占罪。然而,在司法实践中,什么是拒不退还有着很大分歧。 第一种观点认为,财物所有人发觉财物被侵占后,要求占有人退还而不退还的就是拒不退还。 第二种观点认为,拒不退还是指财物所有人向法院起诉前多次向占有人索要而不退还的行为。 第三种观点主张,拒不退还是指在一审判决做出前,占有人仍不退还的行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