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果是民事案件证据不足怎么判决? |
释义 | 民事案件证据不足将导致请求被驳回,举证责任倒置规则要求侵权方负责证明无因果关系。根据法律规定,某些事实无需举证,但有相反证据可推翻。在民事诉讼中,原告和被告均需承担举证责任,对方当事人有明确举证责任。证据不足将导致不利后果,法院通常会驳回请求。 法律分析 一、如果是民事案件证据不足怎么判决? 民事证据不足法院会判决驳回诉讼请求。需要注意的是。在通常情况下,根据我国民事诉讼举证的规制,不管是原告还是被告,只要提出了一定主张,该当事人就要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但是,对有的主张,法律明确规定应当由对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在诉讼中,当事人为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和解目的作出妥协所涉及的对案件事实的认可,不得在其后的诉讼中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在作出判决前,当事人未能提供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的后果。 二、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规则是什么? 举证责任倒置。是指法律直接规定的侵权诉讼案件中,由侵权人负责举证,证明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或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 (1)众所周知的事实; (2)自然规律及定理; (3)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 (4)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 (5)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 (6)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 上述(1)、(3)、(4)、(5)、(6)项,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在民事诉讼中,在举证原则方面以“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为主,举证责任倒置原则为辅。也就是说。在通常情况下,不管是原告还是被告,只要提出了一定主张,该当事人就要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但是,对有的主张,法律明确规定应当由对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民事诉讼程序证据不足将会导致诉讼不利后果由证据提供的一方承担。一般我们都说在追究责任的时候是需要有证据存在的,所以在我们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的时候一定需要证据来证明我们的权利受到了谁的侵害。 根据《民事诉讼法》有关司法解释中的规定,对于民事案件,若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并不能提供充分、有效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那此时该当事人需要承担不利的后果。一般法院会驳回其诉讼请求,案件通常也是败诉。 结语 民事案件证据不足,法院将判决驳回诉讼请求。根据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规则,提出主张的当事人需承担举证责任,但某些主张由对方承担举证责任。调解或和解中达成的案件事实认可,不得作为不利证据。侵害他人权益或违法取得的证据不可作为事实依据。当事人需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否则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将承担不利后果。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倒置原则规定侵权案件中由侵权人承担举证责任。根据最高法院规定,某些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民事诉讼中,举证原则为主,举证责任倒置原则为辅。证据不足将导致不利后果,需承担举证责任的一方通常会败诉。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一条 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三、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 第五十八条 当事人收到对方的证据后有反驳证据需要提交的,人民法院应当再次组织证据交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应当提供原件或者原物。如需自己保存证据原件、原物或者提供原件、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经人民法院核对无异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