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判决先行的法律规定 |
释义 | 先行判决是人民法院对已经审理清楚的部分事实和部分请求作出的判决,与全部判决相对。适用先行判决需要慎重,案件事实必须充分查明。先行判决是完整的对案件的判决,具有判决的效力,当事人可对其上诉。 法律分析 部分判决,也称为先行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审理清楚的部分事实和部分请求作出的判决,相对于全部判决而言。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审判案件,无论原告有多少个诉讼请求,都要等全部案情查清之后作出判决。适用先行判决必须慎重,案件事实必须已经充分查明。先行判决是全部判决的一部分,它与将要作出的后一部分判决是完整的对案件的判决,它具有判决的效力,当事人可对其上诉。 拓展延伸 判决先行的审判程序 判决先行的审判程序是一种在民事诉讼中广泛采用的审判方式。在这种程序中,法院在被告提起诉讼后,先进行调解、仲裁等程序,如果调解、仲裁未能达成协议,法院将直接进行判决。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判决先行的审判程序具有一定的优点和缺点。优点包括缩短诉讼时间、降低诉讼成本、提高审判效率等;缺点则包括可能导致判决结果不公正、使被告在未经充分辩论的情况下即受到判决、削弱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等。 因此,在制定和实施判决先行的审判程序时,需要充分考虑其优缺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平衡各方利益。同时,也应当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及时更新和完善相关法律规定。 结语 先行判决是人民法院对已经审理清楚的部分事实和部分请求作出的判决,相对于全部判决而言。适用先行判决必须慎重,案件事实必须已经充分查明。先行判决是全部判决的一部分,它与将要作出的后一部分判决是完整的对案件的判决,它具有判决的效力,当事人可对其上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三条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判决。 第一百五十四条裁定适用于下列范围:(一)不予受理;(二)对管辖权有异议的;(三)驳回起诉;(四)保全和先予执行;(五)准许或者不准许撤诉;(六)中止或者终结诉讼;(七)补正判决书中的笔误;(八)中止或者终结执行;(九)撤销或者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十)不予执行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十一)其他需要裁定解决的事项。对前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裁定,可以上诉。裁定书应当写明裁定结果和作出该裁定的理由。裁定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口头裁定的,记入笔录。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