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者权益项目有哪些? |
释义 | 劳动者的权益包括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权、社会保险权和职业技能培训权,这些权益由《劳动法》保障。劳动者的义务包括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以及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法律分析 一、劳动者权益有哪些 1、劳动报酬权 (1)劳动报酬权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关系,履行劳动义务,由用人单位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及劳动力价值支付报酬的权利。一般情况下,劳动者一方只要在用人单位的安排下按照约定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劳动者就有权要求按劳动取得报酬; (2)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2、休息休假权 (1)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2)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3、获得劳动安全卫生的权利 劳动者要求单位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以及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以保障本人的安全和健康的权利。其中对于16周岁到18周岁的未成年工、女工以及从事有毒有害、高温辐射、井下作业等特殊工种行业,要有特殊的劳动安全卫生保护; 4、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5、享有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 6、法律依据:《劳动法》 第三条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二、劳动者的义务有哪些 1、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 2、提高职业技能; 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4、遵循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结语 劳动者权益包括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权、社会保险权、职业技能培训权等。劳动者有权要求按劳动取得报酬,享受合理休息和安全工作环境,参加社会保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应完成任务、提升技能、遵守安全规程和劳动纪律。劳动者权益的保障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基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 第五十四条 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享有下列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一)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二)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 (三)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四)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 (五)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六)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 (七)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行使前款所列权利。因劳动者依法行使正当权利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其行为无效。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十一条 在劳动场所,用人单位应当预防和制止对女职工的性骚扰。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