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盗用公章与伪造公章的区别 |
释义 | 公章盗用与偷用无本质区别,都是违规用印。根据法律规定,盗窃、盗用单位公章、业务介绍信、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或私刻单位公章签订经济合同,骗取财物构成犯罪,单位不负民事责任。 法律分析 盗盖公章与偷盖公章一般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违规用印。根据法律规定,行为人盗窃、盗用单位的公章、业务介绍信、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或者私刻单位的公章签订经济合同,骗取财物归个人占有、使用、处分或者进行其它犯罪活动构成犯罪的,单位对行为人该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承担民事责任。 拓展延伸 盗用公章与伪造公章的法律界限与责任 盗用公章与伪造公章的法律界限与责任是指在法律上对这两种行为的界定和相应的法律责任。盗用公章是指未经授权擅自使用他人的公章,以达到欺骗、冒充或获得非法利益的目的。而伪造公章则是指制作、仿制或篡改他人的公章,以伪造文件、合同或证明等,达到欺骗他人的目的。在法律上,盗用公章和伪造公章都属于违法行为,涉及到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对于盗用公章者,可能面临盗窃罪、伪造证件罪等刑事指控,同时还要承担民事责任,包括赔偿被盗用公章所造成的损失。对于伪造公章者,同样会面临伪造罪、侵权罪等刑事指控,同时也要承担民事责任,包括赔偿因伪造公章所引起的损失。因此,盗用公章和伪造公章的行为都是被法律严格禁止的,一旦违法将面临相应的法律制裁和责任。 结语 盗用公章与伪造公章都是违规用印行为,其法律界限与责任在法律上有明确规定。盗用公章是指未经授权擅自使用他人公章,以欺骗或获得非法利益为目的;伪造公章是指制作、仿制或篡改他人公章,以伪造文件或证明等为目的。这两种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涉及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盗用公章者可能面临盗窃罪、伪造证件罪等刑事指控,并需赔偿损失;伪造公章者同样会面临伪造罪、侵权罪等刑事指控,并需承担民事责任。因此,盗用公章和伪造公章行为都受到法律的严格禁止,一旦违法将面临相应的法律制裁和责任。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 行为人盗窃、盗用单位的公章、业务介绍信、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或者私刻单位的公章签订经济合同,骗取财物归个人占有、使用、处分或者进行其他犯罪活动构成犯罪的,单位对行为人该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承担民事责任。 行为人私刻单位公章或者擅自使用单位公章、业务介绍信、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以签订经济合同的方法进行的犯罪行为,单位有明显过错,且该过错行为与被害人的经济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单位对该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