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何为立案?撤诉流程? |
释义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未立案的案件可以申请撤诉,已立案的案件需要法院裁定是否准许撤诉。被传唤但拒不到庭或中途退庭的原告或被告,可以按撤诉处理或缺席判决。"(84字) 法律分析 没立案就相当于程序还没有开始,不存在撤诉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也就是说,已经成立的案件,报案人、申请立案人或起诉人可以申请撤案。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七条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八条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拓展延伸 立案和撤诉:程序、要点和注意事项 立案和撤诉是法律领域中常见的程序,涉及到诉讼的开始和结束。立案是指将案件提交给法院,并由法院正式受理的过程。在立案过程中,需要准备好相关材料,包括起诉状、证据等。撤诉是指原告自愿放弃诉讼权利,请求法院终止诉讼的过程。在撤诉流程中,原告需要向法院递交撤诉申请,并经过法院审查后方可生效。对于立案和撤诉的程序,要点和注意事项包括合理规划时间、准备充分的证据、与律师充分沟通等。在实际操作中,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结语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明确了立案和撤诉的程序和要点。立案是指将案件提交给法院并由法院受理的过程,撤诉是原告自愿放弃诉讼权利的过程。在立案和撤诉过程中,需要合理规划时间、准备充分的证据,并与律师充分沟通。根据法律规定,原告经传票传唤后拒不到庭或中途退庭,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经传票传唤后拒不到庭或中途退庭,可以缺席判决。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是关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第二审程序 第二百三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的抗诉,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书,并且将抗诉书抄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将抗诉书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并且将抗诉书副本送交当事人。 上级人民检察院如果认为抗诉不当,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撤回抗诉,并且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第二审程序 第二百二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2020修订):第六条 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当附有下列材料: (一)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 (二)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 (三)涉案物品清单; (四)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 (五)其他有关涉嫌犯罪的材料。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