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因工伤产生的纠纷,如何解决? |
释义 | 工伤赔偿争议解决途径:首先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协商不成可要求有关部门处理,也可申请劳动仲裁,不服仲裁裁决可向法院起诉。劳动争议解决原则: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维护当事人权益。劳动争议调解途径: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77-79条规定了劳动争议解决的程序。 法律分析 职工受到工伤后,老板不按照规定赔偿的,首先应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申请工伤认定。 拿到工伤认定后,双方尽可能协商,协商不成可以去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劳动行政部门介入的,老板如果同意协商的,会较快解决,也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受害人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工伤赔偿都需要依照法定流程办理,快慢还是要结合实际情况而定。 仲裁,是指将争议提交给争议之外中立的第三方,由其对当事人的纠纷居中调解,并作出裁断的行为。劳动争议仲裁是仲裁制度中的一种,旨在解决劳动纠纷。申请劳动仲裁一般是需要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申请的。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申请书的内容应该包括: 1.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住址、联系电话。 2.用人单位的名称、单位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 3.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4.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5.致送单位名称。并且需要注意的是: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限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起诉是依法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法院对特定案件进行审判的行为。民事诉讼法中的起诉,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因自己的或依法受其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请求法院予以审判保护的诉讼行为。如果想要起诉的,一般是需要向法院提交起诉状,起诉状的内容一般包括:原被告双方的详细信息;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将起诉状提交至法院之后,符合起诉条件的,法院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相关当事人。 综上所述,你的问题有得到解答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七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第七十八条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十九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结语 在解决工伤赔偿纠纷时,双方首先可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并尽力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申请劳动仲裁或向法院起诉。劳动争议仲裁是一种解决劳动纠纷的方式,申请时需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起诉则需向法院提交起诉状。解决劳动争议应遵循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三条 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